大数据时代的人脸识别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个人隐私泄露,该如何避免?
时间:2018-04-10 13:00:00 编辑:海牛大数据
如果在几年前有人和你说刷脸,你会认为是明星或知名人物做的事情。最常见的剧情就是某某名人外出消费忘记带钱,然后摘下自己的口罩告诉你我是个名人,老板一般都开心的说免了免了,然后和一张影。这就是我们曾经概念中的“刷脸”。
概念的转变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井喷式的发展,刷脸的概念开始转变了,刷脸开始成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代名词。购物付款刷脸、上班考勤刷脸、身份验证刷脸,坐车刷脸、现在就连上厕所都开始刷脸了。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速度已经完全超过了小编的想象,小编突然发现自己的知识存储量宣布告急了。
人脸识别同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一样,会收集到海量的数据(大数据),这些数据的应用会不会导致我们的信息泄露呢?相信在近期“大数据杀熟”的恶劣影响下,会有很多人担心。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为什么“刷脸”如此受热捧呢?
大数据下的生物识别
大数据都知道,生物识别技术有很多种,用白话来说比如:指纹、眼睛(虹膜)、声音、人脸等等。目前大家最常用的就是指纹识别了,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配备了指纹识别系统,移动支付、手机解锁让我们使用手机越来越便捷!那么有朋友会说既然指纹也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还要刷脸呢,指纹不是很方便吗?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几个方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一、懒:指纹识别的前提是需要我们将指纹录入到某一系统后才可以使用。而“刷脸”是不需要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露出脸,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这就击中了人性中的一个弱点:懒。人类几乎所有被快速接受的发明都是解决人类这个弱点的。
二、安全:安全人类最关注的一个点,而“刷脸”是不需要和设备有任何接触的,就不会造成所谓的交叉感染(病毒),这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更加安全的体验。
三、效率:在这个生活频率超快的社会下,效率是人们所需要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看完以上三点,你也许会说:既然“刷脸”如此安全、便捷,那人脸识别确实要优于指纹识别啊。但是小编要告诉你的是目前人脸识别精准度还无法达到100%,对于相似度高的脸会出现偏差,比如双胞胎!相信大家用过的人脸识别系统最多的就是支付宝登录了,你有没有遇到过多次无法正确识别的时候,最后还是通过指纹、密码或者多次人脸识别才得以登录成功。由于人脸识别的精准问题,目前也加入了一些其他的辅助功能,比如眨眼、张嘴可以证明你是活人而不是照片或模型。但是对于相似度极高的双胞胎及相似长相的人这一招不是很有用。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除了技术上本身的硬伤之外,行业在安全性上的投入和重视也令人担忧。在互联网环境下,不管是人脸识别还是指纹识别,一旦采用生物特征认证,就一定会有特征数据库,所有的生物特征数据,只要进入计算机,就会被转换为计算机代码。只要是代码就可以被截获、被重放、被重构。服务器端存储的用户特征大数据,一旦被黑客或犯罪分子获取,后果将无法挽回。毕竟,密码丢了可以换,但生物信息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泄露,你不可能再有第二张脸给你换!
然而有调查显示,在信息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的比重方面,美国占到了20%—25%,欧洲为10%—15%,中国仅有1%—3%。这意味着,作为世界第一的互联网应用大国,我国在网络安全上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随着“大数据杀熟”事件的爆发,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隐私的保护。但是社会未来的发展必将是大数据时代引领下的人工智能社会。个人隐私、生物信息终将会被各个系统所收录、存储、利用。这就需要出台相关的个人隐私法律法规的出台,来保障公民的大数据信息不被滥用。
社会在进步,我们需要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和科技,但是保障我们个人隐私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