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委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推进政采全流程电子化
来源:海牛大数据 时间:2018-03-07 12:00:00 作者:海牛
创业家讯 3月7日消息,2018年全国两会已经开幕,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不出意外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第一次当选政协委员的刘强东,首次亮相“两会”便带来了三份提案,其中一项就是《关于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建议》。
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亟待顶层设计
政府采购前接各级政府部门预算,后接国库集中支付和资产管理,是财政支出管理循环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1000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6.4%。特别是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财政部《2016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均为快速推动电子化政府采购进程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政府采购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如政府采购的管理和执行机制还不够完善,采购单位对“贵慢差”的反映仍然较多,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引领示范作用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等。此外,目前政府采购的电子化改革尚不充分,虽然部分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可以实现商品的在线选购,但是距离真正的全流程电子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如采购单位仍面临品类不足、价格高,配送流程不可控、商品标准不统一等成为制约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改革的短板。
针对由此带来的各级政府部门采购成本高、效率低、缺乏标准化等问题,刘强东委员建议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政采全流程电子化方案,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要求,重点打通验收、支付等环节的电子化,制定统一标准和制度。同时,发挥大数据技术辅助决策作用,提升政府采购决策水平,加强与电商大数据对接,完善现代化监管手段。
全流程电子化确保政府采购阳光透明高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而政府采购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新要求。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大力发展电子化采购,建设“全国一张网”的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透明度。实际上,各地政府已经在“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上有了诸多实践——天津市政府的线上采购平台可以提供便捷的电子合同、电子发票,改变了以往人工审批、存档的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贵州通过网上竞价采购,推动实现信息发布、合同生成等全网络化管理;海南等地则借助信息化手段,设置关键业务环节风险预警提示……
各地政府纷纷启动采购的电子化,加速了政府采购电子化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升级。刘强东委员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在合同签订、交货验收、财政支付和报销等环节实现“电子合同、电子签收、在线支付和电子发票”等,从而在采购预算到采购计划、商品选购、生成订单、订单配送、货物验收、资产入库、电子发票和国库支付的全流程实现电子化,业务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或通过系统对接自动采集,避免人工干预,保证数据的客观性,确保政府采购阳光透明高效。
大数据技术助力政采电子化升级
当前,政府治理向精细化、高效率、科学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采购模式和大数据技术在政府采购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对推动完善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有一定借鉴意义。
为确保控制采购成本,现行采购明细有的甚至具体到商品型号,由于产品技术快速更新换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采购效率和质量。刘强东委员建议发挥大数据技术辅助决策作用,提升政府采购决策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政府采购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依据,如进行电商大数据匹配等,为采购人提供市场和产品商情,有效提升采购科学化决策和采购满意度。
同时,他还建议政府采购加强与电商大数据对接,完善现代化监管手段。加快供应商诚信体系大数据建设,识别、防范供应商围标、串标和欺诈等行为。加强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评价大数据分析。利用电商数据建立大数据价格比对、预警机制,提升政府采购现代化监管水平。
在加快政采电子化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电商平台在供应链、物流、支付、数据等方面长期积累的各项能力,弥补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进程中技术和运营的不足,能够更快捷的实现与供应商系统、财政系统的充分打通,进一步解决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加快政府采购生态的智慧化升级。
本文来自创业家,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